受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的影響,小微企業接連收到了“國稅爸爸”發的糖。那么,2020年小微企業認定標準是什么?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哪些?下面就讓99企幫小編帶你去了解一下吧!

小微企業的判斷標準
1、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
2、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
3、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
4、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
優惠政策及算法
根據國稅總局(2019)第2號文《關于實施小型微利企業普惠性所得稅減免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》規定,對年應納稅所得額的區間的不同,“瞌稅蟲”總結了以下公式:
1、100萬以內:
企業所得稅額=年應納稅所得額×25%×20%
2、100至300萬間:
企業所得稅額=100萬×25%×20%+(年應納稅所得額-100萬)×50%×20%
3、大于300萬:
企業所得稅額=年應納稅所得額×25%(不是“小微”了)
案例實操
某商品批發企業2019年年初資產總額為5100萬,從業人數200人,到2019年3月31號總產總額為5000萬,應納稅所得額50萬元,2019年4月12日歸還貸款1000萬元,到2019年6月30號資產總額降為3800萬,應納稅所得額為100萬元。那么,下面我們根據企業所得稅月(季)度預繳納稅申報表(A類)來計算一下,該企業2019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企業所得稅。
歸納總結及建議
徘徊在 “小微”邊緣的企業,可以合理控制你的收入費用和資產總額,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,從而降低稅款。
當其他條件都滿足時,應納稅所得額為366萬元和300萬元實現的凈利潤是相同的,即:
366×(1-25%)=300-(100×25%×20%+200×50%×20%)
因此,當稅前利潤介于300-366萬時,不妨調整一下收入費用。多交60多萬的稅款不如給員工發工資呀!哈哈哈!